过刊目录

  • 全选
    |

    试验研究

  • 李翠, 王香琪, 章扬武, 胡振华, 洪俊
    2025,46(1): 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适合湖北省大冶市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选取大治市金湖街道港背村的稻田进行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提出稳产增产条件下适宜的配比,以期为大冶市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以及地力提升提供科学支撑。设置了4种施肥方式,分别为常规施肥处理(T1)、优化施肥处理(T2)、有机无机肥配施替代15%N处理(T3)、有机无机肥配施替代30%N处理(T4)。结果表明,相较于优化施肥处理,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水稻产量增加了4.80%~6.64%,土壤有机质、全量以及活性氮、磷、钾含量也均有所提升。综合考虑施用量与经济效益,有机无机肥配施替代15%N的施肥方式效果最好。
  • 石秋环, 张铜津, 徐敏, 周俊学, 王惠, 张雪, 马鑫鑫, 符云鹏, 苏永士, 常剑波, 代晓燕, 夏宗良
    2025,46(1): 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水肥一体化对烤烟生长、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为改善豫西烟叶质量提供技术参考。以秦烟96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常规施肥(T1)、肥料基施与水肥一体化结合施用(T2)处理下烤烟各时期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光合作用、物理特性、化学指标、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经济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技术施用后,烟株的株高、茎围和最大叶面积得到改善,光合作用增强,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其中移栽后90 d时烟草根系干物质积累量较CK和T1显著提高81.09%和49.79%;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有效改善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增加烟叶香气,其中T2上部叶和中部叶的钾含量、钾氯比分别较T1显著提高0.37、0.38个百分点和120.00%、76.67%,新植二烯含量分别提高15.97%和11.69%,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分别提高13.77%和12.94%;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提高烟叶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明显作用,与T1相比,T2的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9.84%、20.76%和16.09个百分点。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明显提高烟株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增强了前期烟株的光合作用,促进烤烟干物质积累,保证后期烟叶成熟落黄,改善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增加烟叶香气成分,提高烟叶经济效益。
  • 林智, 张静静, 张硕, 安帅霖, 王金辉, 陈雪蛟
    2025,46(1): 1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温室生菜软腐病,对从生菜软腐病株中分离的2株极地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polaris)CM22112和CM22123进行了高通量测序。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代谢分析,确认了CM22112、CM22132菌株与极地果胶杆菌菌株NIBIO1006T联系较近,并进一步确定为极地果胶杆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得到CM22112和CM22132基因组序列长度分别为5 223 707 bp和5 043 792 bp,GC含量分别为54.16%和52.11%,并对测序结果进行了注释与致病系统分析。对极地果胶杆菌种内28个菌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揭示了种内的基因组变异,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病害防治方案提供理论支撑,也为揭示果胶杆菌的遗传进化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王光礼, 肖云英, 周连莹, 廖秋渝, 柳林汐, 戴真, 张地莲, 范中菡, 林立金, 胡容平
    2025,46(1): 2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减少果树砧木的镉积累,通过向镉胁迫下的毛桃(Prunus davidiana)幼苗喷施腐殖酸肥和海藻肥,研究腐殖酸肥和海藻肥对0.1 mg/L镉胁迫下毛桃幼苗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1 mg/L镉胁迫毛桃幼苗的株高、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降低,表明0.1 mg/L镉对毛桃幼苗的生长产生了胁迫。在镉胁迫下,腐殖酸肥和海藻肥提高了毛桃幼苗株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b含量,但对地上部分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腐殖酸肥、海藻肥和腐殖酸肥+海藻肥均降低了毛桃幼苗根系镉含量,分别较镉胁迫降低了16.41%、33.08%和34.16%,但对毛桃幼苗地上部分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海藻肥和腐殖酸肥+海藻肥提高了毛桃幼苗的镉转运系数。根系镉含量与镉转运系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地上部分镉含量与镉转运系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腐殖酸肥和海藻肥混用能缓解镉对毛桃幼苗的胁迫,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毛桃幼苗镉积累。
  • 朱春蓉, 华劲松, 罗小燕, 戴红燕, 刘永嘉
    2025,46(1): 2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陇藜1号(M)、青藜1号(N)2个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干旱胁迫处理,即轻度干旱胁迫(W1)、中度干旱胁迫(W2)、重度干旱胁迫(W3),以正常灌水为对照(CK),研究开花期干旱胁迫对藜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显著降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升高;2个藜麦品种在CK、W1、W2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值出现在11:00,在W3下,净光合速率最高峰值出现在9:00;胞间 CO2浓度日变化呈“V”字形变化,CK、W1、W2胞间CO2浓度最小值出现在13:00,W3最小值出现在11:00,在相同时间点上,不同水分胁迫处理胞间CO2浓度与对照相比,W1表现为上升,W2、W3表现为下降。干旱胁迫造成单株籽粒数量显著降低,千粒重变化相对较小,最终导致单株产量下降,与对照相比,W1对产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W2和W3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 徐娟, 王莹, 朱婷婷, 杨朝东, 谭德宝, 张霞
    2025,46(1): 29-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集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的气生根、吸器、茎、叶和寄主树皮样本,采用解剖镜下切片法、组织化学研究方法、光学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记录,研究其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特征。结果表明,①桑寄生的气生根木质部为多元型,后生木质部发达,仅有极少的次生木质部;无内皮层结构,而外皮层有凯氏带和木栓质沉积。②桑寄生气生根皮层细胞分泌富含蛋白质的分泌物,通过破裂的外皮层和木栓层释放,并软化和溶解寄主茎树皮,促进吸器进入寄主,气生根木栓形成层产生木栓层来封闭这些裂口。③桑寄生的吸器通过管胞、导管和薄壁细胞组织穿透寄主树皮,成熟后管胞和导管形成同心环状木质部。④桑寄生茎和叶片的表皮具有厚的角质层,叶片叶肉组织为等面叶。⑤桑寄生质外体屏障结构包括外皮层、周皮和厚角质层,保护其寄生于寄主。桑寄生的结构特征与其适应寄生生活一致,包括气生根分泌富含蛋白质的分泌物,吸器的同心环状木质部和质外体屏障结构。
  • 黄世鹏, 杨思琦, 王超, 程亚蕊
    2025,46(1): 3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离和鉴定能够促进啟良重楼生长的根际促生菌(PGPR),通过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法,从啟良重楼根际土壤中成功分离出7株形态各异的菌株。经过生理生化试验和促生能力分析,筛选出3株具有显著促生作用的菌株,1号、3号、7号。这些菌株不仅能降解土壤中的有机磷,7号菌株还能产生铁载体,3号菌株能抑制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生长。通过16S rDNA测序和系统发育树分析,1号、3号、7号菌株被鉴定为生癌肠杆菌(Enterobacter cancerogen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这些菌株不仅能促进啟良重楼的生长,还可作为微生物肥料和农药资源,应用于啟良重楼的人工种植中,以提高其生长品质和抗病性。
  • 宗毅, 吴文信, 李思军, 马胤华, 李文波, 曾昭泓, 彭健健, 曾志雄, 首治国, 成明珠, 邓小华
    2025,46(1): 4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稻茬烤烟云烟87的打顶时间和打顶方式,设置打顶时间(C1,现蕾时打顶;C2,中心花开放时打顶;C3,盛花时打顶)及打顶方式(D1,去除花器不带幼叶;D2,去除花器带相邻的顶端2片幼叶;D3,去除花器带相邻的顶端4片幼叶)的双因素试验,研究了打顶时间和方式对烤烟生长、干物质积累和烟叶氮、磷、钾、烟碱、氯积累量及株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打顶和重打顶,烟株变矮,有利于促进根系干物质积累。重打顶有利于烟叶长度增加,从而增加叶面积;适期打顶有利于增加叶宽,从而增加叶面积,也有利于增加烟叶干物质积累。随打顶时间推迟,茎和根的钾积累量、烟叶烟碱积累量减少;随打顶加重,上部烟叶氮积累量、烟碱积累量增加。随打顶时间推迟和重打顶,烤烟株型由短筒型向鼓型、筒型转变。因此,湖南省稻茬烤烟云烟87品种以中心花开放时打顶并去除花器带相邻的顶端2片幼叶的打顶措施效果最好。
  • 高星
    2025,46(1): 49-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故宫景福宫古桧柏(Sabina chinensis)和古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在不同生长势下的季节性光合作用机制和环境适应性,为古树的科学保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2种古树在不同季节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其季节性变化模式和环境适应性。研究发现,古柏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不同季节表现出相似的变化模式,其中冬季的FmFv/FmFv/Fo参数显著低于春、夏、秋三季,表明低温胁迫对古柏光合效率有显著抑制作用。夏季高温强光环境对叶绿素荧光参数也有影响,但与春秋季节差异不大。古柏显示出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自我保护机制,这些环境胁迫的影响是可逆的。古桧柏的光能利用率相对高于古侧柏,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稳定性更强;生长势较弱的古柏对环境变化更敏感,表明生长势与逆境抗性正相关。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无损伤、快速、灵敏的方法,能有效衡量环境胁迫对光合系统的影响,为故宫古树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导。
  • 胡锦波, 罗祖豪, 王莹, 罗心诚, 王麒, 刘珊, 杨亚珍
    2025,46(1): 5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蚯蚓对城市污泥的利用效果,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选取湖北省荆州市城南、红光和草市3个地区的污水处理厂污泥作为蚯蚓的食物来源,通过对比分析蚯蚓在不同食源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能力以及污泥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评估污泥的利用效果。结果显示,3种污泥均未对蚯蚓生长周期产生影响,且在喂养第25天蚯蚓(城南、草市)体重达到最大值。城南污泥对蚯蚓生长和繁殖最为有利,蚯蚓体重增加了0.739 g,是初始体重的3.07倍。蚯蚓食用污泥后,污泥中的全氮含量显著下降,其中城南污泥全氮含量下降最为显著,达21.09%;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也有所降低,尤其是总汞、总铬和总铜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蚯蚓体重增长与污泥中有效磷含量正相关。这些结果为蚯蚓处理后的污泥安全性评估及蚓粪有机肥的制备提供了科学依据,证实了蚯蚓在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中的潜力和价值。
  • 刘在平, 虢艳芳, 张松林
    2025,46(1): 6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半静态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Se4+和Se6+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生长发育的单一和联合效应,揭示硒与斑马鱼胚胎生长发育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Se4+毒性高于Se6+毒性,Se4+为中毒,Se6+在24 h内为低毒,超过24 h后为中毒。Se4+对斑马鱼胚胎孵化有抑制作用,42.7 mg/L的Se6+对斑马鱼胚胎孵化有促进作用。以死亡率为指标,分析0~144 h Se4+和Se6+对斑马鱼胚胎的剂量-效应关系,斑马鱼胚胎对Se4+和Se6+最敏感的毒理学终点为144 h,其LC50分别为13.158、21.402 mg/L。Se6+对斑马鱼胚胎的安全浓度为0.470~4.702 mg/L,Se4+对斑马鱼胚胎的安全浓度为0.212~2.122 mg/L。不同浓度配比下,Se4+和Se6+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效应不同,毒性单位配比为1∶1时表现为拮抗作用,毒性单位配比为2∶1时由24 h的协同作用转变为48 h的拮抗作用,毒性单位配比1∶2时由48 h的协同作用转变为72 h的拮抗作用。可见,Se4+和Se6+的联合毒性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累积效应。
  • 白石, 熊锋, 柳熙, 郭娅, 袁文博
    2025,46(1): 66-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不同保存条件对水中13种有机磷农药测定的影响,针对有机磷农药加标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通过测试不同避光条件、保存温度、酸碱度、保存时间下样品中有机磷农药的平均加标回收率,讨论各保存条件对敌敌畏、甲拌磷、二嗪农、内吸磷、异稻瘟净、乐果、毒死蜱、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对硫磷、稻丰散、丙溴磷、三唑磷13种有机磷农药测定的影响,确定最优保存条件。应选择棕色玻璃瓶采集水样、调节水样pH至6~8、0~5 ℃避光保存,第5天内完成前处理分析,有机磷农药各组分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2.8%~110.0%。
  • 朱婷, 郭建松, 马重伟, 杨熙, 王子权, 尚珂超, 戴文培, 吕恒锐, 李美红
    2025,46(1): 6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控制再造烟叶用调配香精储存的质量,确保使用前质量达到要求,优选具有代表性的3个二次调配香精样品,采用不同温度、储存时间,运用烟用香精规定的理化指标和水溶性糖等烟草常规化学成分变化,结合感官评吸手段,评价其质量稳定性。结果表明,二次调配香精的烟草常规化学成分在低温和高温环境10 d、常温环境30 d内无明显波动,质量稳定,受温度、时间影响较小;试样相对密度、折光指数、挥发性成分总量在常温环境中波动较小,在低温环境时基本都高于参照样,在高温环境下相对密度、折光指数变化较小,挥发性成分总量、酸值高于参照样,且酸值在第6天上升尤为明显;常温环境下30 d内香气清晰,感官质量稳定,低温第8天、高温第2天起香气清晰度减弱,香气协调性降低,不符合应用要求。
  • 卢原, 陈曙平, 张文艺, 李乔, 吴科, 吴金海, 金林飞
    2025,46(1): 7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探究“二级A/O+人工湿地+生态沟渠”工程处理苏南某农村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的尾水微生物特性,通过脲酶活性和微生物扩增子测序对示范工程的人工湿地及生态沟渠底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前端的脲酶活性高于后端,且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脲酶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人工湿地土壤中的物种丰富度高于生态沟渠底泥,主要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脱氮菌属在人工湿地进出水和生态沟渠中的相对丰度较大,具有异养硝化反硝化功能和厌氧反硝化功能的菌属占比较大,且沟渠底泥中脱氮菌比例大于人工湿地。这表明人工湿地脱碳脱氮能力较强,生态沟渠具有良好的深度净化能力。旨在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尾水生态消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实践探讨

  • 胡仲殊, 胡述华
    2025,46(1):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发挥气象科技为农服务的支撑作用,帮助荆门市雷竹引种项目平稳落地,利用农业气候相似原理,采用欧氏距离系数法,计算了雷竹引种源地浙江省临安市与引种目的地湖北省荆门市4地的平均欧氏距离系数。结果表明,荆门市4地与临安市雷竹生长关键气候因子均为1级相似(以荆门站最小),相似程度较高,可以直接引种并获得成功。介绍了荆门市雷竹引种项目落地的补偿措施和项目实施情况。依据该成果成功将荆门市竹之韵香竹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帮扶村进行雷竹种植,发挥了产业帮扶的明显优势。
  • 李璇, 徐晓艳, 尹德淑, 杨波
    2025,46(1): 8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对山东省日照市区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的危害风险进行评估,对日照市区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发生特点、寄主植物、危害程度等发生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日照市区在美国白蛾防控工作中存在缺乏健全的防控体系、防治难度高、植物配置模式制约防治工作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防控体系、加强宣传引导、多种防治手段相结合、无人机飞防新技术的应用等防治对策,以期为城市园林美国白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 罗九玲, 陈润骐
    2025,46(1): 87-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施蔬菜对地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对培育高品质蔬菜以及实现蔬菜周年保供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对黄冈市设施蔬菜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调研发现,黄冈市设施蔬菜发展成果显著,但还存在设施建设标准低、设施生产能力低、产业链发展薄弱等问题,提出加大政策扶持、提高技术水平、凝聚产业力量、加强品牌创建等建议,为中部地区设施蔬菜发展提供参考。
  • 陈子斌, 徐晴, 潘成军, 吴文昌
    2025,46(1): 9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安县养蜂历史悠久,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植被资源丰富,林下养蜂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红安县天台山林下养蜂的发展情况,发现林下养蜂存在的缺乏政策服务延续、缺乏养殖人才、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缺乏产业标准等问题,从完善顶层设计、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养蜂科技和养蜂知识的推广宣传、培育龙头企业、创建产业标准、建立蜂产品检测中心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 李庆华, 冯安凤, 董同国
    2025,46(1):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是中国第一部畜禽屠宰质量管理规范,是保障猪肉产品质量的依据。分析了湖北省生猪屠宰企业在生猪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省级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未制定、兽医卫生检验人员不符合要求、淘汰类生产工艺设备改造难、生猪临宰前停食静养时间不足、日常检验检测设施设备和人员缺乏、制度和记录不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尽快制定湖北省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加强兽医卫生检验人员队伍建设、改造升级淘汰类生产工艺设备、严格执行生猪待宰静养管理制度、加大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记录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湖北省今后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提供参考。
  • 王勤
    2025,46(1): 99-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一二三产业方面阐述了达州市畜牧业发展概况,并从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发展品牌3个方面分析了达州市畜牧业三产融合发展概况,剖析畜牧业三产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化程度低、产业融合度低、畜牧业管理水平不高、畜牧业组织化发展滞后、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落后、养殖业用地审批破局困难、畜牧业基层专业人才缺失。运用PEST分析探索畜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提出多方聚力调整产业结构、运用智慧农业重点发展畜产加工业、拓宽产业链促进“畜牧业+文旅”高质量发展等建议,以期为达州市畜牧业产、加、销和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 智能装备

  • 谢杰, 龚鸣敏
    2025,46(1): 104-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及时预警猪只疫病,防止疫病大面积暴发,首先构建了基于隐马尔科夫(HMM)模型的猪只声音分类监测方法,对猪只声音数据进行预加重、分帧加窗、滤波降噪等预处理,然后提取了猪只声音信号的梅尔频率倒谱系数作为特征参数,使用HMM算法进行训练,建立了猪只声音的分类模型,最后对猪只吃食声、呼噜声、咳嗽声、哼唧声、饮水声五类声音状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猪只声音状态分类精度较好,分类准确率为87.654 3%,达到预期效果,为通过智能语言技术对猪只疫病监测提供了参考。
  • 李政, 赵涛, 陈群, 徐志斌
    2025,46(1): 110-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面大气电场仪对雷暴云中的电荷结构和电荷量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在对定点区域或定点目标开展雷电监测预警工作时,大气电场仪的使用比较广泛。但是,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对大气电场仪观测数据进行定标,不同厂家、不同制式的大气电场仪实际观测结果差异较大。为了更好地开展定点单位雷电监测预警工作,湖北省防雷中心在武汉市4个观测站点同时布置了2套不同制式的大气电场仪(场磨式和电子感应式),依托4个站点近3年的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电子感应式大气电场仪受环境影响较小,观测数据误差小,但是启动慢,预警时间提前量较短;场磨式大气电场仪观测数据灵敏度高,预警时间提前量较长,但是容易产生环境误差,导致虚警率高,且安装在不同海拔的大气电场仪环境电场数据有差别,需对预警阈值进行修订。多套大气电场仪组网工作时,组网半径在武汉市地区不大于20 km时,探测效率较高。
  • 生态治理

  • 方惠国, 肖泽鑫, 陈辉, 朱晓武
    2025,46(1): 116-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广东省汕头市中山公园内的寄生和附生植物及其宿主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公园内寄生植物有2种,分别为红花寄生和菟丝子,主要寄生在朴树、桂花和红桑上;附生植物有8科11属12种,共计80株,以小叶榕和绿萝数量最多;宿主植物种类涉及19科26属28种,其中棕榈科和桃金娘科种类最多。寄生植物和附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可能对宿主植物造成损害。因此,建议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对可能有害的寄生和附生植物进行适当管理。
  • 冯楷斌, 陈柏华, 王健强, 杜宏儒, 鲍民胡
    2025,46(1): 12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榆叶梅(Prunus triloba Lindle.)是中国特有的生态防护、园林绿化和油药兼用树种,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依托河北省承德市林区丰富的野生榆叶梅资源,对其开展生长发育和居群分布规律研究,并集成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填补相应研究空白,以期为野生榆叶梅资源综合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刘波, 李淑祺
    2025,46(1): 125-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气象数据分析、实地观测和调查研究,建立了早酥梨产量的气象评分计算式,评价气象条件对内蒙古杭锦后旗早酥梨产量的影响。利用2023年早酥梨生长情况对计算式进行验证和评估。研究发现,杭锦后旗的气候条件对早酥梨生长十分有利,但早酥梨产量主要与生长期间的气象条件和气象灾害有关。通过统计学方法,选取了与早酥梨生长密切相关的气象条件和气象灾害指标,构建了早酥梨产量评价的评分计算式。评估结果显示,2023年杭锦后旗早酥梨产量等级为良,与实际产量56 500~58 950 kg/hm2相一致,验证了该评分计算式的有效性。
  • 颜阳慧, 李泓明, 陈华忠, 陈力, 汪思远, 高从超, 耿芳
    2025,46(1): 130-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玉环市楚门自动站、清港自动站、坎门国家基本站气象资料,分析了2011—2023年玉环文旦[Citrus maxima (Burm.) Merr.]年生长周期内气温、降水、日照、湿度、积温等气象条件对其气候适应性的影响,以及低温冻害、台风、大风、高温、干旱、连阴雨、涝害等气象灾害对玉环文旦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环文旦种植区温度、热量、水分、光照条件基本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极端低温冻害、12级以上台风正面袭击玉环市并伴有涝害,对玉环文旦的产量影响很大,果农针对盛花期大风、高温、干旱、连阴雨等气象灾害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后,对玉环文旦的产量影响减轻。
  • 钟思维, 卢悦, 贺彦升, 卢万卿, 胡卓曦, 李仓拴
    2025,46(1): 135-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秦岭北麓引种并经过初步筛选的11种毛茛科地被植物为试验材料,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对毛茛科植物观赏价值的评价模型,以筛选出适用于园林绿化、观赏价值高的毛茛科地被植物。结果表明,观赏价值较高的Ⅰ级(>3.5分)种类有4个,分别为白头翁、驴蹄草、大火草和蜀侧金盏花;观赏价值一般的Ⅱ级(3.0~3.5分)种类有5个,分别为无距耧斗菜、毛茛、唐松草、纵肋人字果、类叶升麻;观赏价值较低的Ⅲ级(<3.0分)品种有2个,分别为茴茴蒜、小升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筛选出的毛茛科地被植物与其他常见园林地被植物的配植模式。
  • 张皓, 李湘辉, 彭苗苗, 谷澜, 易自力, 李世成
    2025,46(1): 142-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数据稀疏化和预测变量去相关的方法,从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平台和中国国家标本平台等数据库中收集并处理了242条芦竹(Arundo donax L.)分布数据和8个环境变量,并依据ENMeval包选择的Maxent模型参数组合(RM=1.5,FC=LQHPT),对芦竹的适生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RM=1.5、FC=LQHPT参数组合的ΔAICc=0,表明该参数组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模型训练和测试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9±0.002和0.912±0.012,显示出较高的预测准确度;最冷月最低温、年平均气温变化范围和最干季度降水量被确定为影响芦竹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其适宜区间分别为-4.9~15.0 °C、23.6~34.2 °C和62.3~176.8 mm。芦竹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涉及17个省份和1个直辖市,不适宜区、低适宜区、中适宜区和高适宜区所占面积分别为723.09万、108.93万、79.43万、48.55万km2。通过预测芦竹的适生区和探讨制约其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以期为芦竹的引种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 吴明阳, 毛媛, 王继昌, 姜文玉, 刘冰, 徐蓉
    2025,46(1): 146-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随机森林法、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了鲁豫毗邻地区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该地区生态用地面积减少213.09 km2,其中湿地面积增加111.35 km2,而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285.46 km2和38.98 km2。生态用地向耕地和建设用地的转化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总体上,生态用地的破碎化程度下降,趋向于连通和聚集。具体而言,林地和草地的景观破碎度减弱,形状简化,连通度提高;而湿地的破碎化程度加剧,形状复杂化,连通度降低。生态用地变化主要受GDP、人口、第二产业值和年降雨量等驱动因素影响,年降雨量能大幅提升其他驱动因子影响力,第二产业值与人口和年均气温交互后影响力明显提升。
  • 三农调研

  • 奚波
    2025,46(1): 151-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安徽省统计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2020年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秸秆数量及其养分资源量进行估算,同时对不同作物最佳施肥量进行统计,分析秸秆不同比例还田下氮、磷、钾输入量分别占化肥用量的百分比。结果表明,2020年安徽省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4 195.3万t,三大粮食作物秸秆数量占比分别为37.2%、43.8%和19.0%。从秸秆养分资源数量看,三大粮食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总量为131.8万t,其中N、P2O5、K2O养分资源量分别为31.3万、22.0万t和78.5万t,占比分别为23.7%、16.7%和59.6%。主要粮食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总量分布上,皖北>皖中>皖南,分别为67.2万、45.8万、18.8万t,占比分别为51.0%、34.7%、14.3%。其中主要粮食作物秸秆养分资源量排名前3的是滁州、阜阳和亳州,分别占全省主要粮食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总量的12.0%、11.7% 和11.2%。在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秸秆全量还田下,平均还田总养分为174.9 kg/hm2, N、P2O5 、K2O分别为41.5、29.2、104.2 kg/hm2,平均减施化肥比例分别为56.1%、38.1%和104.4%。整体上,安徽省粮食作物秸秆数量及其养分资源量较大,根据地域秸秆特点,合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是实现减肥增效的重要途径。
  • 阿比达·艾克拜尔, 张晔
    2025,46(1): 154-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X镇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农户参与积分制治理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X镇在农户自觉参与度、积分治理制度设计以及填补积分制治理资源方面存在参与度低、设计缺陷和资源分配不足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农户参与意愿,优化完善积分制治理制度,不断优化积分资源配置,保障积分制平稳运行等优化路径。
  • 孔瑞, 张宗莉, 崔冀娜
    2025,46(1): 159-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对黄河青海流域农户的实地问卷调查数据,从农户生计资本、风险感知的各维度分析农户对亲环境行为采纳的影响机理,以及在此过程中风险感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生计资本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采纳有积极影响,政府监管风险感知对生计资本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土地污染风险感知在二者间不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这可为规范农户亲环境行为,促进生态保育,全面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支持与参考。
  • 张华艳, 刘豪
    2025,46(1): 164-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Logit方法分析非农收入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在非农收入与农户土地转出的直接关系基础上将互联网使用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检验互联网使用在该影响路径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非农收入的提高能够促进农户土地转出行为;互联网使用能够调节非农收入与农户土地转出行为之间的正向效应。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在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和促进农户土地转出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秦锐, 王美兔
    2025,46(1): 168-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必由之路,探讨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对提高秸秆还田率有重要意义。使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山西省沿黄地区55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内在认知、环境政策对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在认知中风险认知和价值认知对农户的秸秆还田意愿起重要作用,环境政策中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对农户秸秆还田意愿起重要作用。据此,提出进一步完善秸秆还田技术的风险补偿制度,加大对秸秆还田的推广力度,加快相关技术的创新研发,提高农户认知水平等建议,以充分发挥政策引导的作用。
  • 王琨, 穆哈拜提·帕热提, 苏洋
    2025,46(1): 172-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粮食种植户作为粮食生产的主要参与者、化肥的直接使用者,研究其对化肥减量施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选择新疆霍城县6个乡镇8个村287份问卷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粮食种植户化肥减量施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感知价值和政策支持力度对化肥减量施用意愿均具有正向影响;化肥减量施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感知价值、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政策支持力度。基于此,提出促进粮食种植户化肥减量意愿的建议。
  • 罗玥, 白祥, 王凯豪
    2025,46(1): 178-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新疆哈密瓜栽培与贡瓜文化系统所在地——哈密市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20个指标构建哈密市农业文化遗产地游客体验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哈密瓜园景区作为调研地点,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用SPSS 2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基于重要性-绩效性分析法(IPA)对游客重要性、满意度进行象限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哈密市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住宿设施完善程度、游览娱乐设施齐全程度、设施服务的便捷程度、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景区价格性价比、特色活动的参与程度较为重视,但满意度相对较低。在此基础上,从完善住宿和交通等外部基础设施、改造景区内部服务设施及游乐设施、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景区价格性价比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促进哈密市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 达超, 马瑛
    2025,46(1): 183-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老年人享受农村互助幸福院养老服务的满意程度,以新疆昌吉市为例,通过构建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基础设施维护、功能室配备和设施配备,医疗保健服务的效果、专业性和及时性,文娱活动参与便捷度和互助服务参与积极性显著影响老年人对农村互助幸福院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 胡昱彦, 张淮南, 刘金林, 李敏, 陈军
    2025,46(1): 187-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查清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古道资源情况,为后期开展古道保护修复和后期管理提供基础数据,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踏勘等方式摸排开化县内古道整体情况,参照浙江省森林古道景观综合价值评价体系以及浙江省古道分级办法对现有古道进行等级评估。结果表明,开化县共有古道74条。跨省市县古道有25条,其中跨县域古道有11条,跨市域古道有3条,跨省域古道有11条。全县古道总长329.3 km,有一级古道8条,二级古道21条,三级古道45条。从古道类型来看,景观型古道52条,全县此类古道最多,人文型古道9条,休闲型古道7条,生态型古道6条。针对开化县古道存在的部分古道连通性、完整性缺失,古道周边文化、景观资源被破坏,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古道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古道管理、投入存在较大困难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修复建议。建议提高管理意识、保护古道载体、制定合理方案、修复古道设施、挖掘古道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加强邻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 高雅彬
    2025,46(1): 192-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切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使用微信小程序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甘肃省兰州市周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甘肃省已经开展农村地区环境整治工作,但农村生活垃圾还存在运不出去、治不彻底、收运成本高的现实困境,垃圾治理需要由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治理转变,对此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综合治理模式,以期为兰州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供参考。
  • 乡村建设

  • 李梦婷, 崔腾飞
    2025,46(1): 196-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陕西省F村产业为例,分析村庄新内生发展模式的强劲作用。研究发现,F村新内生发展的治理效果明显,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夯实了村庄社会基础,吸引了大量人才回流,提升了基层组织能力。F村实现新内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在于社会资本参与、内部资源动员、外部资源输入,进而集体经济效益增加,引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村庄新内生式发展是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尝试构建以能人、村级组织、政府和农户四位一体的村庄内生路径,为乡村治理提供经验。
  • 曾雅娈
    2025,46(1): 200-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江西省吉安市的84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 10.8中的空间分析工具,利用核密度分析、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及缓冲分析等方法,探究这些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吉安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为凝聚型,主要集中在吉水县、安福县、青原区和吉州区4个区域,总体上呈现“中部聚集、四周分散”的空间格局。传统村落的分布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历史文化3个方面的影响。自然环境在传统村落选址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村落常分布在低海拔、近水源区域。社会经济因素中,经济水平对吉安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有一定影响。交通条件对传统村落的影响较大,吉安市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交通较为便利的区域。庐陵文化对传统村落的分布格局影响显著,文化浓厚的区域传统村落聚集度相对较高。
  • 钟汝淇, 黄秋燕, 罗晓蕾, 贺文杰, 陈颢文, 林小喻
    2025,46(1): 206-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梳理“ 5G+智慧生态园林”在大数据可视化平台以及数据库等应用特性和在其规划指引下的新型生态环境设计策略,以云数据库应用为切入点建立数据关联,探索建设粤西地区乡土动植物资源专题数据库,进而提出“5G+智慧生态园林”景观策略在粤西地区乡土动植物保护中的新型规划应用,通过有意识的规划和设计来管理建成环境中的乡土动植物资源,通过创新的景观策略和工程实践来重建或者复制因发展破坏的生物多样性,以期为粤西地区通过景观规划设计取得实质性的乡土动植物多样性成果提供相关参考和启发。
  • 专业教育

  • 王亚萍, 王秋利, 金文婷, 张淑兰, 郭全忠
    2025,46(1): 210-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专业核心课程土壤污染防治为例,针对该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课程内容多、课时少、课程思政实施局限性问题,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以实现浸润式的育人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进取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学习效果显著提升,为高校环境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借鉴,也为培育学生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基础。
  • 马健, 杜春梅, 尹福泉, 甘尚权
    2025,46(1): 214-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地方高校饲料原料学课程授课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饲料原料学课程为例,归纳了饲料原料学教学存在的教材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实验与实践环节不足 、评价体系不完善问题;介绍了案例式教学的优点,即提升学习性趣与课堂活跃度、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分析了案例式教学在饲料原料学课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课后反思阶段的实践及注意事项;需从案例资源的开发与完善、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提升方面应对案例教学在饲料原料学课程中的挑战。
  • 魏大为, 杨东梅, 李兰兰, 张令锴
    2025,46(1): 217-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家畜育种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家畜育种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好地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符合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结合家畜育种学课程的教学情况,分析和总结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深入剖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研究发现,家畜育种学在教学方面存在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考核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参与度低、学习兴趣低、接受度差等问题,同时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方式三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传统的家畜育种学课程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局限,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家畜育种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应以学生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导向不断进行变革,进而为培养畜牧实践探索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 何欢
    2025,46(1): 221-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多元化、职业选择现实化,但存在职业认知片面和职业选择行为矛盾的问题。为了促进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高职院校应强化知农爱农情怀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差异化培养,并通过校政企合作,汲取榜样力量,合力推进乡村振兴。这不仅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
  • 学科进展

  • 朱加楠, 毕宇, 田爽, 张悦, 于德水, 甄涛
    2025,46(1): 226-2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瘤菌(Rhizobium)与豆科植物构成了自然界中强大的生物固氮系统。根瘤菌剂作为生物菌肥,在提升豆科植物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了根瘤菌剂的不同剂型和载体特性,探讨了它们对豆科植物生长、产量、品质、光合性能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根瘤菌剂能够显著提高豆科植物的根瘤形成、植株生物量和种子产量,改善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尽管根瘤菌剂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其在中国的应用面积远低于国际水平,且面临根瘤菌与宿主植物的匹配性、环境适应性等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合成生物学和基因编辑,选育高效广谱的根瘤菌株,以提高根瘤菌剂的研发和应用效率。
  • 姜智慧, 彭木
    2025,46(1): 230-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薄荷是中国传统药食同源药材,已被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薄荷的有效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类、酚酸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病毒、抗菌、抗癌等多种功能活性。对薄荷的化学成分、功能活性及其健康产品开发利用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薄荷饮料、薄荷茶、薄荷保健食品及薄荷日化用品等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谢文宇, 舒文波, 黄开勇, 陈琴, 戴渺鸿
    2025,46(1): 235-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心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杉木自然类型,因其木质部心材呈红褐色而得名。归纳国内红心杉的常规育种、分子辅助育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等育种及繁殖主要研究技术,选育出稳定且高产的红心杉优良品系并推广应用,对促进杉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红心杉种质资源以江西种源和广西种源为主,育种主要使用杂交和无性系选育技术,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所使用分子标记主要为SSR标记,繁殖技术方面播种繁殖最为常用,无性繁殖中扦插繁殖研究较少。未来可致力于常规育种与分子辅助育种相结合,开展多育种形式和多性状的育种研究。
  • 王玮, 郭亚男, 梁小军, 李继东
    2025,46(1): 240-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感染牛可引起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流行性广、危害性大等特点,对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主要介绍了BRV基因组和重要编码蛋白以及BRV的流行情况,从病原分离及鉴定、电镜观察、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诊断方面概述了牛轮状病毒的检测技术,并提出了展望,为后期对BRV的诊断、检测及防控提供参考。
  • 方步青, 韩璐, 周丽萍, 冯伟
    2025,46(1): 243-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乡村土地治理成效直接关乎乡村振兴。利用CiteSpace IV可视化分析软件,剖析中国乡村土地治理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乡村土地治理问题破解提供方向和理论支撑。研究发现,乡村土地治理经历由分割到磨合再到融合发展,乡村土地治理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分阶段呈现差异化演化趋势。未来研究应加强作者和机构间合作,构建中国特色乡村土地现代化治理体系,解决乡村土地治理中的问题。
  • 刘继民, 姚富成, 章家恩, 秦钟
    2025,46(1): 249-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堆肥是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堆肥处理过程中因恶臭气体的产生所引发的诸如环境污染加剧、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广受关注。有效控制或减少堆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至关重要。微生物除臭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污染等特点,成为现阶段控制或减少恶臭气体的重要措施。阐述了恶臭气体的主要成分及转化特征,分析了堆肥处理过程中影响恶臭气体产生的多种因素,着重介绍了源头除臭应用和过程除臭应用这两种微生物除臭技术的应用,并探讨了微生物在去除恶臭气体中的作用机制,对利用微生物去除恶臭气体工艺及微生物菌株的应用提出展望,以期为利用微生物去除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提供参考和依据。
  • 研究简报

  • 沈鑫, 李琴, 张铭
    2025,46(1): 256-2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明确配方施肥加不同种类叶面肥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肥效、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扬辐麦4号为材料,以后期不施肥为对照,后期分别施用尿素、腐殖酸叶面肥、氨基酸叶面肥、水溶硅肥、300倍稀释浓度磷酸二氢钾、200倍稀释浓度磷酸二氢钾、100倍稀释浓度磷酸二氢钾,共设8个处理,进行大田不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除后期不施肥处理外,其他处理均能提高小麦产量、化肥偏生产力和产投比。其中后期施用尿素小麦产量最高,200倍稀释浓度磷酸二氢钾处理的化肥偏生产力和产投比最高。
  • 王婧冉, 杨斗龙, 纪钧麟, 潘静
    2025,46(1): 259-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4 g/L琼脂+4 g/L刺槐豆胶、4 g/L琼脂+4 g/L瓜尔豆胶、4 g/L琼脂+4 g/L黄原胶、4 g/L琼脂+4 g/L魔芋胶4种不同复配凝固剂对巴西蕉组培苗生长的影响,并比较了4种配方凝固剂的使用成本,以期筛选出最佳凝固剂配方。结果表明,4 g/L琼脂+4 g/L刺槐豆胶配方的巴西蕉组培苗生长状况优于4 g/L琼脂+4 g/L瓜尔豆胶、4 g/L琼脂+4 g/L黄原胶、4 g/L琼脂+4 g/L魔芋胶组合,生长速度快、根系强壮,与8 g/L琼脂差异不显著。与其他配方比较,4 g/L琼脂+4 g/L刺槐豆胶配方成本较低。
  • 张丽, 洪斌, 王瑞文, 姜德志
    2025,46(1): 262-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粒横沟象是威胁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基地的重要害虫,其危害严重影响油橄榄产业发展。采用林间调查法调查了湖北省十堰市大粒横沟象的形态特征、活动情况和危害方式,对大粒横沟象危害的树体采用噻虫啉和12%噻虫高氯氟50倍稀释液喷施防治,取得较好效果。针对大粒横沟象的危害情况,从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建议。
  • 蓝庆同, 刘金花, 李晓霞, 傅静, 马家宝, 谢志勤
    2025,46(1): 265-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同日孵化、体重相近的14日龄健康肉鸽120只,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1.0%、2.0%的中药(芪麦口服液)药渣,试验期14 d,探讨不同水平的中药药渣添加剂对肉鸽生长性能的影响,并评价中药药渣添加剂的效果和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0.5%、1.0%、2.0%中药药渣处理的肉鸽平均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但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减少,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添加1.0%中药药渣的料重比显著降低,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添加0.5%、1.0%、2.0%中药药渣处理的肉鸽翅羽长均显著伸长,添加1.0%中药药渣的翅羽宽增宽显著;添加0.5%、1.0%、2.0%中药药渣处理的肉鸽粗蛋白消化率均显著增强,添加2.0%中药药渣的肉鸽粗脂肪消化率显著增强,添加0.5%、1.0%中药药渣的肉鸽粗灰分消化率均显著增强。说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中药药渣可提高肉鸽的生长性能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降低料重比,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低成本健康生态养殖。
  • 孙悦, 陈倩倩, 孙翰昌, 胡广地, 邓雅心, 杨帆
    2025,46(1): 268-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禾花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阿维菌素对禾花鲤肌肉与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花鲤肌肉中SOD活性在第10天浓度为0.15 μg/L时达到最高,禾花鲤鳃中SOD活性在第5天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禾花鲤肌肉中CAT活性在第5天浓度为0.27 μg/L时达到最高,禾花鲤鳃中CAT活性在第5天浓度为0.21 μg/L时达到最高。阿维菌素对禾花鲤鳃中SOD、CAT 活性产生明显影响,鳃对污染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肌肉,可作为水体污染分子生物标记物较理想的取样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