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烘烤后烟叶香气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

刘丹, 李爱华, 刘岱松, 李斌红, 张允政

PDF(1747 KB)
PDF(1747 KB)
中南农业科技 ›› 2024, Vol. 45 ›› Issue (9) : 244-248.
学科进展

烤烟烘烤后烟叶香气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

  • 刘丹, 李爱华, 刘岱松, 李斌红, 张允政
作者信息 +
History +

摘要

从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栽培措施、烘烤调制、保管醇化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烤烟香气的因素,结合烟草生产实际,从区域、海拔、地块等生态环境选择,移栽期安排、营养水平、移栽密度、打顶留叶、采收成熟度、生长调节剂等栽培措施管控,变黄温湿度、升温速度、稳温时间、脱水与变黄速度、风速、添加菌剂等烘烤调制手段,保管水分、醇化环境、添加菌剂等保管醇化方法方面介绍了提高烟叶香气物质含量的途径。

关键词

烤烟 / 香气 / 遗传因素 / 生态环境 / 栽培措施 / 烘烤调制 / 保管醇化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刘丹, 李爱华, 刘岱松, 李斌红, 张允政. 烤烟烘烤后烟叶香气影响因素及提高途径. 中南农业科技. 2024, 45(9): 244-248

参考文献

[1] 张永安,王瑞强,周冀衡,等.生态因子与烤烟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52-4654.
[2] 简永兴,董道竹,李连利,等.种植海拔对烤烟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及燃吸品质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9(9):43-46.
[3] 韩锦峰,刘维群,杨素勤,等.海拔高度对烤烟香气物质的影响[J].中国烟草,1993(3):1-3.
[4] 孟祥东,赵铭钦. 李元实,等.不同耕作模式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经济指标及香气成分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25(5):642-647.
[5] 刘峰,石孝均,杨超,等.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山地烤烟生长、抗病性及香吃味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187-190.
[6] 宗会,温华东,张燕,等.氮肥形态、用量和种植密度对香料烟光合作用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4(1):33-35.
[7] 彭桂芬,肖桢林,张辉,等. 氮素形态对烤烟品质影响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14(2):141-147.
[8] 刘国顺,张春华,代理鹏,等.不同氮磷钾配施对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J].土壤,2009,41(6):974-979.
[9] 化党领,杨秋月,王镇,等.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及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11,17(1):60-66.
[10] 刘洪华,赵铭钦,王付峰,等.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10, 16(5):65-71.
[11] 王芳,凌爱芬,刘国顺,等.饼肥对烤烟叶片不同发育时期类胡萝卜素及其主要降解产物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07,13(5):44-49.
[12] 赵铭钦,韩静,刘友杰,等.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延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及评吸质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9,21(2):178-182.
[13] 张广富,赵铭钦,拓阳阳,等.种植密度和施钾量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 2011,20(2):104-109.
[14] 刘华山,韩锦峰,曾涛,等.烤烟喷施降碱增钾制剂的生理效应及对品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5,20(3):46-49.
[15] 王林, 朱金峰,许自成.烤烟打顶后喷施外源激素对中部烟叶品质的互作效应[J].核农学报,2016,30(12):2411-2417.
[16] 李浩亮,史金钟,何登峰,等.外源赤霉素对烤烟叶片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35(4):51-54.
[17] 贺凌霄,薛刚,孙聚涛,等.外源赤霉素对烤烟叶面腺毛和香气物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21,50(1):52-59.
[18] 朱忠,冼可法,尚希勇.中上部不同成熟度烤烟烟叶与主要化学成分和香味物质组成关系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1):6-12.
[19] 刘国顺,张晓远,毕庆文,等.采收时间对烤烟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32-136.
[20] 王爱华,杨斌,管志坤. 烤烟烘烤与烟叶香吃味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学报,2010(8):92-96.
[21] 王爱华,徐秀红,王松峰,等.变黄温度对烤烟烘烤过程中生理指标及烤后质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1):27-31.
[22] 吴中华,窦国孝,赵瑜,等.不同调制方法对烤烟淀粉含量及香吃味的研究[J].云南烟草,2004(2):17-24.
[23] 张晓远,毕庆文,汪健,等.变黄期温湿度及持续时间对上部烟叶呼吸速率和化学成分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9(6):56-59.
[24] 代丽,黄永成,宫长荣,等.密集式烘烤条件下不同变黄温湿度对烤后烟叶致香物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23(6):148-152.
[25] 刘领,王能如,徐增汉,等.定色前期稳温点对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和多酚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 :5788-5789.
[26] 左伟标,刘国顺,毕庆文,等.不同烘烤工艺对湖北恩施烤烟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33-35.
[27] 张丰收,宫长荣,苏海燕,等.密集烘烤稳温时间对烟叶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2):218-221.
[28] 周平,王松峰,孙福山,等.密集烘烤中各阶段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贡献率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17,23(5):73-80.
[29] 崔国民,黄维,赵高坤,等.不同烘烤工艺对烟叶评吸质量及致香物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4):10125-10128.
[30] 李万乾,徐成龙,詹军,等.密集烘烤干筋期最高温度对大理地区烟叶品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24-25.
[31] 徐成龙,范志勇,胡恩军,等.干筋期最高温度对烟叶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20(12):49-51.
[32] 邓国宾,李雪梅,李成斌,等. 降果胶菌改善烟叶品质研究[J]. 烟草科技,2003(11):17-18,20.
[33] 李国栋,马海燕,于建军,等. 纤维素酶降解烟叶中纤维素的作用效果[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 256-259.
[34] 吴薇,袁帅,郑玺,等. 酶制剂对陕南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品质的影响[J]. 烟草科技,2021(12):28-33,54.
[35] 黄静文,段焰青,者为,等.短小芽孢杆菌改善烟叶品质的研究[J].烟草科技,2010(8):61-64.
[36] 梁开朝,辛玉华,张鸽,等. 产香细菌的筛选及香气成分分析[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34(2):271-276.
[37] 陈兴,张天栋,党立志,等. 利用西姆芽孢杆菌改善烟叶品质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6,31(2):322-327.
[38] 毛多斌,黄晓玉,周利峰,等.枯草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及其对烟叶化学成分和吸味品质的影响[J]. 烟草科技,2022 (8):10-13.
[39] 颜克亮,武怡,曾晓鹰,等.复合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在烟叶醇化中的应用[J].工业微生物,2012,42(2):11-17.

基金

湖北省烟草公司十堰市科技项目(SYK2023-03)
PDF(1747 KB)

79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